估波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会员注册
搜索
查看: 710|回复: 0

[其他项目] 王濛打人事件背后的吉黑恩怨

[复制链接]

0

总参赛

0

总盈利

0

周盈利

超级版主

Rank: 12Rank: 12Rank: 12

积分
317171
精华
1
专家点
0

盘口精英奖最旺人气奖终生成就奖

发表于 2011-8-3 10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关于吉林与黑龙江在冰雪项目上的“恩怨”,其实没人能说得清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。从1959年的第一届全国冬运会开始,吉林省在金牌及奖牌数量上就落后于黑龙江省。此后的几十年里,虽然时有抗衡的局面,但无法形成全面性的超越。而在冬季项目中,短道速滑是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两省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之一。透过前不久刚刚发生的“王濛打人事件”,不难看出,不论是场上还是场下,明争暗斗都是存在的。作为吉林人的王春露,在王濛这样的“大姐大”面前,其实领队风范是时有时无的。

记者近日寻找多位曾经或正在从事短道速滑教练员工作的亲历者,试图从他们口中探究多年来冰上的“吉黑恩怨”,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直面这一敏感问题。不过还是有从事短道教练多年的知情人士直言这种竞争“正常”的同时,给记者讲述了这种“纠葛”背后的故事。

“冰上太黑”其实见怪不怪

知情人士所说的“规则”不难理解,在短道速滑比赛中,手部的推人动作、滑行中突然横切等等,尽管会被判罚犯规,但只要不是有违体育道德的恶意犯规,运动员都只是被取消当场的比赛成绩而已。十一运会时记者就曾亲眼看到,黑龙江省交流到外省的运动员,由于水平一般,无缘竞争奖牌,便在比赛过程中扮演“搅局”的角色,随便一个不算恶性的犯规,就足以让吉林省选手摔出赛道。

互相掩护配合使阴招

知情人士告诉记者,短道比赛讲求战术,在国际大赛上往往能看到两三名中国队员利用配合、互相掩护来确保金牌落入自己人手中,而这种配合应用到国内的一些比赛中,就出现了国家队队员“自相残杀”的局面。“十一运会黑龙江省包揽了短道的6枚金牌,全凭实力吗?显然不可能。但是人家合理地利用了规则,我们也没办法。”知情人士说。

据知情人士透露,在涉及到金牌之争时,必要时教练就会找某些运动员谈谈了,做思想工作,令其“牺牲”来保队友夺金。当然,谈话时双方需要达成共识,一旦帮助队友成功夺金,那么这名“牺牲”的队员也将获得与冠军同等的奖励。

冬管中心领导大多来自黑龙江


十一运会速滑比赛赛场上,黑龙江选手宋兴宇曾经向现场的吉林冰迷竖中指,身为国家体育总局冬管中心主任的赵英刚被喊下课,他的籍贯也成为了“吉黑恩怨”中的焦点之一。赵英刚在出任冬管中心主任之前,担任的是黑龙江省体育局局长。据悉,除了赵英刚外,包括副主任兰立在内的冬管中心大多数领导都来自黑龙江省,吉林人很少“朝中”没人撑腰,吉林省在冬季项目上多吞几颗苦果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专家:体制内文化教育缺失

近日,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,他们认为,在王濛身上发生的一切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哀,更是举国体制的一个悲剧,“我们坚持体教结合,坚持道德第一,但是体制内文化教育的缺失让运动员难以真正成长成熟。”

他们同时强调说:“王濛最严重的错误,是把她赛场上取得的荣誉带到了社会生活中,先天教育不足让她无法辨明社会和赛场的区别,而将自己的狂妄言行不恰当的夸张到了极点。



(本文来源:北方新报 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会员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手机版|联系我们|估波论坛

GMT+8, 2024-6-4 19:01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