估波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会员注册
搜索
查看: 1040|回复: 1

基金经理杀死妻儿跳21楼 金融危机一年赔千万

[复制链接]

0

总参赛

0

总盈利

0

周盈利

球霸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0872
精华
0
专家点
0
发表于 2008-11-26 17:5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私募基金经理

  周亦刚做什么起的家?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,但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很清楚,他成为了一名私募基金经理。

  什么是私募基金经理?不炒股的人可能不清楚,所谓的私募基金经理,就是一名自由炒股人,但他操作的资金来自于别人的委托。

  “一般私募基金的运作有两种模式,一种是有保证金的,一种是没有保证金的,”据一名业内人士介绍,比如一个老板手里有一亿的资金,他把钱委托给私募经理,约定一定时间比如半年的操作期,签署协议。

协议中,双方会约定分成比例,比如约定了四六开,如果私募经理把1亿放到股市里炒到了1亿2千万,那么2000万盈利里的800万就归私募经理所有,另1200万归本家所有。

  “私募基金经理可以空手套白狼,自己不用花一分钱本钱,就可以拿到高额提成,”但是如果亏空了,那么就分两种模式,一种是私募经理必须把亏空的部分补上,另一种是在委托之初,就有一个共管的保证金,炒亏了,保证金就归委托人即本家所有。

  两种模式实际上本质是一样的,即如果有亏空,私募经理必须用自己的钱把亏空部分补上,才能继续履行协议。“有些协议甚至还约定了银行活期利率作为底线,比如那1个亿炒成了8千万,私募经理不仅要补上2千万的亏空,还要补上1个亿的半年的银行利息。”

  周亦刚就是这样的一名私募基金经理。

  据了解,周亦刚早年从炒“招商银行”的股票起家,迅速聚揽了财富。赚了多少说法不一,有的说他以几十万进去,赚到了三百多万,有的则说他赚到了五百多万。

  记者从很了解他的人士处了解到,他确实以炒招行起家,并长期在股市里打拼。仅2007年一年,就净赚了一千多万元。

  2007年初,周亦刚的妻子过生日,他送了一辆宝马3系里的顶级车给妻子作生日礼物,而自己则买了一辆奥迪A6。

  早在2003年,周亦刚就在万科金色家园买了一套约160平米的房子,据称连装修共投入了120万元。他的岳父在此时即搬来与夫妻俩同住,之后,他再次在万科金色家园内的隔壁一幢买下一套90平米左右的住房,供岳父居住。

  2005年左右,吴芸在学校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,专职在家相夫教子,去年到了入学年龄的儿子在鼓楼区一小学入学。

  据相熟的人介绍,一家人过着外人很羡慕的生活。而夫妻两人的关系也一直很好。此次出事后,亲友帮助收拾遗物,发现家里的居家用品和衣物均是一线品牌。

  周亦刚一家的生活,应该是拜两年来的牛市所赐。但即使在股市浸淫多年,他也没有在此轮熊市到来时作出精准判断,进而酿成了悲剧。

  性格悲剧

  据称,周亦刚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城府很深,反而是喜怒形于色的人。

  他的一个朋友在8月初上门拜访,在楼下遇到了匆忙出门的周亦刚。

  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周亦刚已经深陷熊市无法自拔,但周亦刚还是一脸热情:“不好意思,我一个朋友父亲在医院,我得去看一下,你上去我老婆在家,招待不周不好意思。”

  而同样学金融出身的妻子吴芸似乎也不大插手爱人的事务。今年一次在和朋友聚会时,有人挑起了股市话题,席间有人问她:“现在股市情况不好,你老公的情况如何?”

  吴芸的回答是:“我不大清楚他的事,他们做这一行都有内幕消息,应该损失不大吧。”

  实际的情况却并不是如此,记者没有能获得周亦刚的股市操作详情。但在他出事之后,却陆续有债主上门。

私募基金经理之死

  网上有人说,周亦刚通过朋友借了300万的高利贷。实际上远不止这么多,据知情者称,其死后上门的债主中,最高的单笔借款就达500万之巨,另有他的同学最高被借了近百万元,而最少的也有3万元之多。

  据称,他今年以来借的钱至少在800万元以上。这和他的最巅峰状态——在去年9月份左右的数千万身家相比,反差巨大。

  另一位他的熟人介绍说,他的心理轨迹应该是比较清晰的:他私募巨额资金入市,但面对熊市一亏再亏,按照行规,所有的亏空都得由他补上。他也必须补上,否则将失去翻盘的机会,他只能把自己私人资金补进股市,以为能翻盘,但股市继续下跌,他没有办法只能借债入市。

  借的钱在熊市中很快蒸发,最终一发不可收拾。“这和赌博已经没有分别了,就是一种赌徒的心理。”据称,事发后在整理遗物时,他家里竟然连一分钱的存款也没有找到。

  这一切的发生有着周亦刚的性格因素,他非常好强。

  有一个例子,周亦刚喜欢研究《易经》,有一天回家后他闷闷不乐,妻子追问后才知道,他不开心的原因就是因为和一个人谈论《易经》,却辩不过对方。

  许多人郁闷一下也就忘记了,但周亦刚第二天就买来一本《易经》,仔细研究了起来,第三天回家时很是兴奋,他和妻子说,自己又找到了对方切磋,这次对方落败。

  对待一件小事况且如此,自己的生意巨亏,他也是如此。虽然深陷泥沼,周亦刚却像平日一样,和亲友在一起时,仍豪气不减,谈笑风生,慷慨对人。

  没有人赚钱的买卖

  今年8月份,周亦刚一家人去三亚度假,花了不少钱,玩得很尽兴。一个月后,一切如风。此事的发生,两个家族的人痛不欲生。而善后的事宜却远没有了结,据称已有债主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。

  至于私募的资金,因为没有浮出水面,有多大规模,委托人和周亦刚之间如何约定,损失有多少,现在均不可知。纵然周亦刚有三套住房、三辆豪车的家产,对比起私募中动辄以千万计的资金流来说,也不过是九牛一毛。

  法律界人士分析,此事中没有受益者,各方面对的都是损失。周亦刚是搭进了自己还有妻儿的性命,私募委托人的资金如果还在股市中,缩水造成的损失非常惊人可以想象。关键是,类似于这样的私募基金操作,其本身并不一定受法律保护,委托人的利益无从谈起。而后期借款给周亦刚的亲友们,也不得不在周家留下的遗产中去周旋争取。

  但据了解,奇怪的是,事后整理遗物时,周亦刚的几处房产的证件也没有发现。

  记者了解到,周亦刚跳楼后的第二天,即9月2日至今,他在万科金色家园的房子已经四次被法院查封,相信都是债主们采取的法律措施所致。

  网络上关于此事评论,多是批评周亦刚对股市的判断有误差。“因为他在股市里搏了这么多年,一直走得很顺,在面对这一轮熊市时过于自信了。”这样的心态同样被认为很危险,风险的控制意识不足,应该是周亦刚悲剧的根本原因。

  网络上,很多他们的同学仍然在打探他的消息,想知道这起惨剧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
  一个博客里的文章应该是悼念吴芸的:“在这个如水的夜晚,你一定还在,我们哭着,而你在上面却笑了。”

  在他坠楼的华荣大厦,现在早已恢复平静,他落下来的那块地面上,血迹早已被擦干。

心理健康比成功更重要

 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负责人张纯听到这个故事,也是唏嘘不已。在他看来,周亦刚(化名)的悲剧的根源,在于其心理抗击打能力过于薄弱。“一个人,永远的顺利是不可能的,他前面的发展过于顺利了,所以遇到挫折后心理则过于脆弱。”

  而周亦刚与人辩《易经》的故事,张纯则理解其可能有偏执人格倾向:“偏执性格的特征是,别人不撞南墙心不死,他则是撞了南墙心还不死。”

  对于同样深陷于经济危机中的社会精英们,张纯的建议是,立即调适自己的心理,并评估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。“可以自我调节,要想到之所以能成为精英,是社会高速发展的机遇所赐,而同样,现在挫折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。要相信一点,人的成功是波浪式前进,螺旋式上升,绝不是结束,而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已。”

  张纯建议,精英们回到家庭,弥补之前和家人相处时间的不足,寻找家庭的温暖,感受幸福的美好。如果仍不能释怀,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。

  “周亦刚当时应该想一下,既然自己坚信股市会牛起来,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人生不会继续往上走呢?”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总参赛

0

总盈利

0

周盈利

球霸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0872
精华
0
专家点
0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1-26 17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抵御金融危机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会员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手机版|联系我们|估波论坛

GMT+8, 2024-6-17 16:13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